近年來,我國向南非、澳大利亞等國牛肉產品進口持續增加,進口牛肉也由原先的冷凍肉發展到現在的活牛。尤其是活牛進口模式的開啟對國內消費主流的熱鮮肉市場形成了直接沖擊,且活牛進口的趨勢有著明顯的擴大跡象。
據了解,我國雖為牛肉養殖、消費大國,但牛屠宰加工業規模小、分布散、成本高;钆_M口趨勢擴大,無疑是在挑戰我國牛屠宰業的負荷能力。眾所周知,牛相對于禽類、豬、羊等,體型較大,骨骼也更強健,屠宰相對更費時費力。大規模的進口活牛再由國內屠宰,沒有完善、高質量的牛屠宰生產線,光靠人工分散宰牛入市,很難實現一定產量。與此同時,屠宰好的牛肉分銷、存儲都需要嚴格的冷庫、檢疫等配套設施。
據悉,早在2015年,海南省與澳大利亞洽談合作引入20萬頭澳洲進口活牛,計劃總投資3.24億元建設“澳洲進口活牛屠宰加工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7370萬元,主體屠宰加工廠房基本完成,屠宰加工生產線、冷庫、隔離場等配套設施預計今年6月可建設完工,7月份投產。
此外,長三角地區對澳洲牛肉的需求缺口非常大,舟山借助“浙江中澳現代產業園項目落戶”之機,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澳洲活牛羊屠宰加工基地。首期年加工10萬頭進境澳洲活牛項目預計在2017年底前投產,未來年加工規模將達100萬頭活牛羊。
不難看出,活牛進口,國內屠宰,極大的刺激了我國牛屠宰產業發展,尤其利于加快機械化屠宰廠建設,提高自動化水平。不過,在筆者看來,不僅是進口活牛加快了我國牛屠宰機械化進程,老百姓對肉品質要求的提高也對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老百姓對牛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都希望吃到干凈衛生放心的牛肉,首先關注的是品質,其次才是價格。傳統的屠宰牛方式還是全手工,基本都是直接放在地面進行,場地簡陋,非常不衛生。機械化設備宰?商岣咝,肉質更干凈安全,屠宰方式也更人性化,同時能盡量避免注水肉的出現。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人均牛肉消費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產業機遇將持續存在,時代賦予牛肉產業的歷史機遇仍在繼續,國內牛屠宰設備企業需求也將水漲船高。